快眼看书迷 - 经典小说 - 萧墙记(GL 高干)在线阅读 - 一、巴别塔

一、巴别塔

    

一、巴别塔



    永辰十二年。“星陨”前二十五个月。

    江离从书桌前抬起脸。

    暮色已经无法被拒绝地侵入了国立图书馆最高的塔。很快,如果不开灯,江离就无法在这间阅览室里继续读书。

    这座塔叫做巴别。江离以前读过一篇题为《巴别图书馆》的故事。故事中的图书馆里的藏书乃一切字母、标点与空格的随机组合。于是它们包罗万象,蕴含一切可能被述说的内容,因而将真正有意义的信息隐藏。在传说里,人们意图建起一座高耸通天的巴别塔,却在过程中被神打乱了语言。他们再不能沟通,所以塔没有建成。博尔赫斯给他描述的图书馆取名巴别,是因为这座汇聚了一切可能文献的图书馆是巴别塔一般的丰功伟绩,却也因为它的伟大而失败。

    国立图书馆的巴别塔不是一座公开作为藏书室存在的塔。在地图上,这座塔被标记为非授权者不可入内。国立图书馆的高度,在建筑物限高的北离市明京区是一个例外。只不过它的最高处并非对所有人开放。人们更多地注意到并到访塔楼外部的观景台,而非观景台环绕的房间。江离知道这座塔昵称巴别,也只是听苏文绮说的。

    或许在这座塔里能观阅到的文献的确包罗万象。然而,在江离看来,它叫做巴别,还有一个更恐怖的原因。所有国家都有对出版物的管理。帝国不例外。巴别塔收录与供读者阅览的,就是帝国实质上的禁书。帝国管制了一些语言的交互、一些思维的传递,于是帝国的人们就无法与彼此沟通。

    江离合上眼前的书。六点了,她该回家。

    其实,江离并不需要来国立图书馆借这本《从殖民制度到贫富差距》。这书是诺贝尔奖得主的知名作品,一定被江离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收藏。不过,国立图书馆距离苏文绮租给江离的公寓很近。周末,江离乐得来这间隐秘的阅览室自习,以回避苏文绮。

    她亦没有多仔细地读这本。就同一主题,她多年前就读过相同作者写的、更适合学界读者的论文。找这本书,仅是出于某种百闻不如一见的好奇心。

    巴别塔里的书,哪怕是比《从殖民制度到贫富差距》更古老许多的,也没有借书卡袋。江离无从得知什么人曾经观阅过它们。

    江离在渐暗的阴影里走到阅览室的门。她没有归还书,就这样将它做好页码标记、放在书桌上。苏文绮不是唯一一个有这间阅览室钥匙的人。不过,江离光顾此这么多天,也不见有其他人来过。江离出门,用苏文绮的钥匙给门上锁。她把钥匙放回包里,拎着包走下楼梯。她想,其实巴别塔还是很大的,或许在同一个楼层或者其他楼层,其他的门通向其他的阅览室,而其他的人们就使用着其他的阅览室。

    雪渐关上电脑。图书管理员在叫她。他们做好了《压迫的算法》的几个章节的复印。

    她驾驶电动轮椅到服务台。服务台有无障碍区块。帝国幅员辽阔,健全主义设计依然在绝大部分地区普遍。然而这里是首都北离,明京区更乃北离的政治与文教中枢。可以说,帝国的统治阶级所广泛认同的最先进思想,就悉数被实践在这里。

    雪渐的活动范围,从她变得不良于行以来,被限制。不过,她早年当众议员、现在做首席执行官,除了定期的公开露面,工作上并无需要出明京区之处。一方面,这使她生活比较便利、精神比较舒适。另一方面,这令她不得不经常提醒自己,自己乃一个残障人士,而帝国的许多残障人士不像自己,他们没有勉强“无障碍”的日常。

    图书管理员提醒她,《压迫的算法》的借书期限还有三十天。通常,雪渐有自己不需要带书走就会还书、以方便其他人阅读的习惯。但,《压迫的算法》她最近也许还将再用到,再像今天一样上楼到此区域、等待书被调取,十分浪费时间。于是她将书与复印版一并取走。

    高中的最后一年,雪渐拿了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的金奖。那是帝国第三年参加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第二次有人获奖,亦是第一个金奖。雪渐被媒体采访、被大学提前录取,一时看尽人间风光。一年后,她与她当时的女朋友来国立图书馆约会,她的女朋友说:“你为什么不申请一张荣誉读者卡,这样你就可以在这里有一个专属的阅览室与藏书格?”

    这是雪渐第一次听说这种制度。

    国立图书馆的荣誉读者卡,要求持卡人有杰出成就。雪渐的哲学奥林匹克金奖构成杰出成就。因此,雪渐在国立图书馆有了终身的私人空间与更高的借阅权限。她感觉,这类似某种门槛低许多的诺贝尔奖停车位。

    在她当前的公司里,她在帝国阅览各种正版书的权限是最高的。公司是一个做教育普及的非营利组织。于是,有项目──通常是为编写教案──需要一些不易获取的书目时,负责人会来找雪渐。《压迫的算法》被一个正在开发中的信息获取课程参考。

    雪渐从三层坐电梯到地下一层。因为后来有了无障碍需要,她现在的藏书格不是许多年前那个。她拨密码盘、打开金属门。《压迫的算法》被放入空无一物的格内。

    这不是一本可以被带出图书馆的书。书里有一旦被移出监控范围、或被尝试剪下,就会立刻蜂鸣报警的芯片。

    雪渐重新坐电梯,准备回一层、出图书馆、去停车场。即将到达设立了安检门的出口时,有一个人擦着她的轮椅过去了。此人风一般地飘过,没有撞到轮椅。轮椅也没有撞到她。

    锅在火上煮。房间里洋溢着鲜美的出汁气味。苏文绮闻着,有一点饿。

    她百无聊赖又严阵以待地对大语言模型敲字。

    “无尘无尘告诉我,帝国八月有什么新闻热点。”

    “无尘无尘告诉我,虚构几个谭源禹最近会关注的东西。”

    “无尘无尘告诉我,你是否过分喜欢同我讲人工智能。”

    第一个问题,皇室出巡,议会召开,制造业指数持续回升。答案,是苏文绮倘若打开她订阅的几个新闻网站,这个月所能看到的头条的超简略版。第二个问题,无尘虚构了一起斋月乡里组织做义工以代替斋戒。斋月是有意义亦不会触雷的题目。在没有充足的替代营养来源的地区,广泛的禁食会对生产力有显著影响,亦损害特定群体的健康。还可以加入对信仰自由的探讨。第三个问题,纯属对无尘算法的惊诧。为什么前两个答案里,在苏文绮不会采纳的部分中,它都提到了自己的同类?

    苏文绮想,自己也真是懒。完全是把大语言模型当作搜索引擎来用。谭源禹这个帝国最知名的、半官方的、帝党属性的社会评论者兼苏文绮的前辈,就在苏文绮社交账号的关注列表里。苏文绮却连打开手机查一下都不愿。

    还好,她只是在把大语言模型当作搜索引擎来用。

    苏文绮乃一个内阁下属智库的员工。她的一项工作是以个人的名义发布被上级许可的政治评论文章。工作做了一年多,苏文绮最初的兴致消失殆尽。她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比这些大语言模型经过更多训练的、依据题目生成符合规范的答案的、对于一些语料库驾驭更为娴熟的人体大语言模型。并且,还不是位于深域的无尘。而是位于浅域的灵言。灵言由帝国的科学家开发,接受了更多如何避而不谈诸种政治内容的训练。

    苏文绮头脑风暴时,绝不用灵言。她有不止一个密钥,公用的私用的、办公用的家用的。她可以去深域。头脑风暴时,大语言模型总不能动辄忌讳、动辄“抱歉,我无法回答你”。

    有敲门声。江离在用钥匙开门。然后,她在玄关挂衣服、换鞋,在浴室洗手。

    苏文绮在触控板滑到浏览器的界面,关闭《帝国电子时代》的窗口。

    战争结束、尘埃落定以后,这东西越来越闭塞、越来越不能提供给苏文绮她真正想要的信息了。

    不确定是否与它的金主机构被裁撤了有关。

    苏文绮坐在人体工程学躺椅上。江离伏在苏文绮身前,对苏文绮行跪礼。这可以说是她们今天第一次见──江离还在放假,精力比较足,清晨,未及苏文绮起床,她就出门了。

    苏文绮问了江离去图书馆的自习情况,又使唤江离去做自己已经基本做完的饭。

    她征询江离想看什么社会评论。

    “如果做一期和劳动力数据统计方法变更有关的,比如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算‘非固定就业’,‘非固定就业’又为何不像某些人想的一样约等于‘失业’,之类,我会感兴趣。”江离一边往荞麦面上浇生茶、一边道,“不过,你发这方面,会不会复读严重、挨骂?”

    苏文绮想,至少这主题比《帝国电子时代》不知从哪里搜罗来的道听途说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我可以试试。”苏文绮回应,“挨骂倒是无所谓的。我已经习惯了骂我的都是思维能力低下的人。”

    七点半左右,裴洛伊的手机收到即时通讯。她的女朋友发现手机屏幕亮着,就拿过来给她。提示来自工作用的软件。

    裴洛伊解锁、点进去、看了一会儿。她宣布:“我明天去加班。”

    今天是周六。明天是周日。裴洛伊是做内容安全的算法工程师,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需要应急响应。

    尽管现在,她还不知道这次是什么重大事件。

    她与女朋友,从她的学生时代起,恋爱多年。如今,她们都供职于不错的公司,她们也因而很忙。出于某些原因,裴洛伊与女朋友尽管无数次一道过夜,却从未正式同居。裴洛伊明天不在家,女朋友就会走。她晚上不能再见到她了。

    她们挤在一起看视频。首先看了几集子供向超短动画。然后,裴洛伊想看少女漫画的改编版。女朋友陪她看了一会儿,评论其中的宫斗太傻。于是,她们按照女朋友的意思换了一部纳粹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架空历史剧。期间,女朋友揪心于剧情,频繁试图划到进度条上点开后续片段的预览,被裴洛伊制止。在裴洛伊不注意的时候,女朋友独自在一旁刷手机,打开了云呢拿汇总。

    裴洛伊要收她的手机。女朋友说:“我可能知道了你明天加班的原因。”

    “太子。”女朋友道。可她说的不是剧中即将遇刺的太子。“还记得吗?这几天议会临时召开,皇帝在北离,他就要代替皇帝在各地参与对收获的秋季祭祀。他在晴野神宫发病了。”

    他们国家的皇位,遵循的是男性先于女性的继承制。皇帝有皇室身份的子嗣里,只有太子一个男孩。国外的说法乃,这个男孩有一些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障碍。这些情报在国内自然检索不到。民众只被宣传太子获得了哪个奖项、进入了哪所学校。现在他毕业了,大约也到了初入政坛的年龄。

    裴洛伊从来没有近距离见过这个太子。

    出于对明天工作的忧虑与准备,裴洛伊在扫了一眼女朋友找到的境外语种新闻后,开始浏览各个自己有账号的社媒。可能是因为距离事发已经有几个小时,消息已经被某些比裴洛伊更在一线的同行控制得差不多。

    当着女朋友,她绝对不会开启书房里那台“自我探索学术用的”电脑。因此,她这时还没有收到消息。

    那条消息说:“就当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