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迷 - 经典小说 - 不熟(破镜重圆)在线阅读 - 姜令仪番外(一)父母

姜令仪番外(一)父母

    

姜令仪番外(一)父母



    "令仪,你一定要考进八中,别给爸妈丢脸啊。"这句话姜令仪从初一听到初三毕业,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没办法,谁让她的父母都是J市六中的金牌教师——爸爸是初中部数学组组长,mama是语文教研室主任。在教育界小有名气的他们,自然对女儿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

    姜令仪心里很清楚,她的成绩单不仅仅属于她自己,更是父母教学水平的活招牌。要是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中考成绩拉了胯,那些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还怎么会相信姜家父母的教学能力?

    在父母日复一日的严密监督和高压管理下,姜令仪不负众望地考进了八中高中部,成为了父母口中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

    因为对女儿的成绩非常满意,姜令仪父母难得大方了一回,决定中考结束的暑假带她去香港旅游放松,还特地安排了她从小就向往的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

    开学后,姜令仪把一家三口在迪士尼的合影兴奋地分享给刚认识的同桌好友林知夏:"知夏,你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去香港玩!迪士尼真的超级棒,我还坐了海盗船呢,你看这个,这是我和米奇米妮的合照,是不是很可爱?"

    "真好呀,好羡慕你。"林知夏接过照片仔细端详着,眼中闪过一丝向往,"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去呢。"

    敏感的姜令仪捕捉到了好友语气中的落寞和眼神里一闪而过的黯然。良好的家庭教养让她立刻意识到,也许自己的炫耀无意中戳到了林知夏的痛处。她连忙收起照片,故作轻松地摆摆手:

    "哎呀,其实香港也没那么好玩啦。夏天去简直要热死人,可是商场里的冷气又开得特别足,一冷一热的特别容易感冒。而且到处都是人挤人的,累死了。"

    "哈哈哈哈,香港人真是奇怪。"林知夏被她逗笑了。

    两个人相视而笑,刚才那点微妙的尴尬瞬间烟消云散。

    姜令仪很喜欢林知夏这个新朋友。她们都是通过激烈的中考竞争从外校考进八中高中部的,有着相似的奋斗经历和拼搏回忆,不像那些从八中初中部直升上来的学生,总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势。

    更重要的是,林知夏很善于观察,情商很高,经常能把姜令仪哄得开开心心的。

    "令仪,你今天这个发夹好漂亮呀,和你衣服的颜色超级配,整个人都显得特别有气质!"

    "令仪,你最近是不是又瘦了?求求你别再瘦了,给我们这些普通女孩留点活路吧。"

    每次听到这样的夸赞,姜令仪都会娇羞地拍打林知夏的胳膊,嘴上说着"别说了,怪不好意思的",心里却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

    但是相处久了,姜令仪总感觉林知夏身上有些神秘的地方。比如每天傍晚时分,林知夏都会神神秘秘地消失一阵子,过一会儿才会若无其事地出现在学校食堂和她汇合。

    好奇心如猫抓心般折磨着姜令仪,终于有一天,她决定偷偷跟踪林知夏,去探究这个秘密。

    她提前躲在走廊拐角处等待,然后远远地跟在林知夏身后。她看到林知夏和一个高年级的男生汇合,两人并肩走向二楼,过了一会儿,她又一个人下楼去一楼的食堂。

    连续几天的观察都证实了她的发现——林知夏确实在和那个男生秘密见面。

    "林知夏肯定是暗恋他!"这个发现让姜令仪有种破解谜题的兴奋感,仿佛离这个神秘的闺蜜又近了一步。

    于是某天,姜令仪旁敲侧击地试探道:"知夏,你理想中的男朋友是什么样的啊?"

    林知夏稍作思考,很认真地回答:"聪明、勤奋,数学特别好的那种。你呢?"

    姜令仪心中窃喜——果然如她所料!因为她在学校荣誉墙的数学竞赛光荣榜上见过那个男生的名字和照片,正是高三数学尖子生顾云深。不过她没有拆穿好友的小秘密,免得因此产生隔阂。

    "我喜欢帅的。"她故作随意地说道。

    "你好肤浅哦。"林知夏翻了个白眼。

    "你不懂!"姜令仪理直气壮地反驳,"帅哥每天看着多赏心悦目啊,光是看脸就心情好,我都舍不得和他吵架呢。"

    两人的友谊在高一下学期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林知夏在新学期的班长竞选中以超高人气当选,还通过考核,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原本以为和林知夏是"躺平姐妹花"的姜令仪,这才意识到这个看似与世无争的朋友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和野心,而且非常善于为自己争取机会。

    现在的林知夏除了繁重的课业,还要处理班级事务和社团活动,和姜令仪聊电视剧、讨论小说的时间越来越少。她们只能在每天的午饭和晚饭时间匆匆聊几句日常,再也找不回之前那种无话不谈的亲密感。

    最让姜令仪心理不平衡的是,即使被各种课外活动占据了大量时间,林知夏的成绩依然稳稳地保持在年级前一百名,而自己却在六百名开外徘徊。

    这种对比让姜令仪常常心有不甘。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姜令仪还主动拜托父母给她找补习班的老师。她的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这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挫败感。看着林知夏比她聪明,还比她勤奋,她觉得自己也得加把劲。

    在六中时,周围都是天赋平平、不怎么努力的普通学生,她只要稍微刻苦一点就能轻松拔得头筹,享受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与羡慕。但在高手云集的八中,无论她怎么拼命努力,成绩依然在中下游徘徊,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夜不能寐。

    然而,当她忐忑不安地向父母坦白自己的困境时,他们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

    "令仪,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能考进八中就已经很不错了,爸妈都为你感到骄傲。"父亲放下手中的报纸,语气温和地安慰着她。

    "就是啊,八中的学生本来就高手如云,你千万不要因为排名就失去信心!"母亲也在一旁附和着。

    姜令仪父母的淡定让她既意外又失落。原本以为会面临严厉批评的她,没想到父母竟然如此"通情达理"。

    实际上,作为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姜家父母早就见惯了这种结局:那些在普通学校拔尖的学生,一旦进入顶尖名校,往往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泯然众人矣。这种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学生"的巨大落差,足以让很多孩子一蹶不振。

    所以他们早就在心理上接受了女儿这个可以预见的结局。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几斤几两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能在八中这样的学校排到七百多名,说实话已经不算太差了。

    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目标其实早就达成了。只要女儿考进了八中,他们在教育界的口碑和招牌就有了保障。当有家长质疑他们的教学水平时,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女儿就在八中读书。"

    至于女儿在八中的具体排名,反而成了次要问题。如果成绩出众,那当然是锦上添花;如果成绩平平,他们也有现成的借口:"八中的学生都太厉害了,竞争太激烈。"

    这种看似温情脉脉的安慰,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你已经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不要再奢望更高的成就了。

    在这种"贬低式安慰教育"的影响下,本来还保有一些好胜心和上进欲望的姜令仪,开始逐渐接受了"我就是个平庸学生"的心理设定。既然父母都觉得现在的成绩已经足够好了,既然努力也看不到明显的进步,那为什么还要自讨苦吃呢?

    于是,姜令仪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摆烂"。她告诉自己:反正父母都满意了,反正八中就是高手如云,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这种自我说服让她在短期内获得了心理上的解脱,却也彻底断送了她继续向上攀登的可能性。而她的父母,在无意中成为了扼杀女儿潜能的帮凶,他们用所谓的"理解"和"宽容",为女儿的懈怠提供了最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