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令仪番外(七)结婚
姜令仪番外(七)结婚
疫情的爆发如海啸般席卷了整个社会,姜令仪所在的大型商场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冲击。看着门可罗雀的商场和一天天减少的客流量,她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在公司正式宣布大规模裁员之前,姜令仪听从父母的建议,主动辞职回到了J市,准备考取体制内的工作。 "女孩子还是要有个稳定的工作,铁饭碗才是王道。"母亲一边给她煲汤,一边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看那些在外面飘的,疫情一来就失业了。还是我们J市好,安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连续考了两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姜令仪屡战屡败,最终只能托关系在当地一家国企找了个合同工的职位。虽然称不上多好,但在父母眼中至少算是体面的工作。 有了前两次失败的感情经历教训,姜令仪开始觉得也许父母说得对——她确实没有什么看男人的眼光,结婚这种终身大事还是听父母的安排比较稳妥。 于是每次父母安排的相亲,她都拿出最好的状态去应对,仔细化妆,精心搭配衣服,努力表现得温柔可人。 她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长相、身材和家庭条件,能够在J市的相亲市场上所向披靡。然而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那些她看得上眼的男生,要么嫌弃她学历不够高,要么觉得她的工作不够稳定,要么直接表明自己是被父母逼着来相亲的,目前根本不想谈恋爱。而那些对她有意思的男生,她又提不起兴趣——不是长相实在太丑,就是说话油腻做作,让她难以想象要和这样的人共度余生。 在无数次失败的相亲后,她曾经恶毒地想过:如果是林知夏来相亲的话,估计比她还要惨。但理智又告诉她,凭林知夏的能力,她根本不会回到J市,更不会需要相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和曾经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差距变得如此巨大。 自从金融科技男那次丢人的经历后,姜令仪和林知夏的联系越来越少。每当林知夏的消息出现,都会让她想起自己当时那个自以为勇敢、实际上愚蠢至极的决定。而林知夏似乎也越来越忙,朋友圈的更新越来越少,两人的世界渐行渐远。 终于,在坚持相亲一年多后,她遇到了周崇——一个家庭条件不错、工作稳定、没什么恋爱经历的J市独生子。 周崇第一次看到姜令仪的照片就心动了。她长得确实漂亮,小家碧玉的气质,一看就很温柔好控制。见面时果然如他所想,不管他说什么,姜令仪都会配合地笑着捧场,时不时对他的"高谈阔论"发出赞叹声。 周崇哪里知道这些都是姜令仪多年来总结的"拿捏男人"的手段。他自以为是靠个人魅力征服了对方,殊不知姜令仪只是综合考虑后,觉得他不那么令人讨厌,才决定进一步接触。 两人在相亲第三天就确定了关系。这种效率让双方家长都很满意。 "知夏,我恋爱了!"姜令仪久违地给林知夏发了条消息。 "恭喜你。"简简单单三个字,姜令仪却从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疏远。林知夏不再像以前那样询问新男友的名字、性格、长相,不再关心她是如何认识这个人的。这种冷淡让姜令仪感到失落,却不知道彼时的林知夏正深陷抑郁症的折磨。 相处三个月后,周崇就带她去参观了父母早就准备好的婚房毛坯。 那是J市最新的高档小区,周崇刚刚拿到房子钥匙,就迫不及待地带姜令仪来看。 "令仪,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小家了。"他搂着姜令仪的腰,满脸得意,"你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想怎么装修都行。" "可是这里离我单位有点远..."姜令仪虽然对小区环境和房型很满意,但从现实角度考虑,"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每天上班要多花一个多小时。" "到时候你在附近重新找个工作就行了,反正你现在也只是合同工。"周崇言语间的不屑让姜令仪心中一阵愤怒。 这套房子明明是在认识她之前就买的,不是专门为她准备的,而是周崇父母为儿子和他未来妻子准备的。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未来儿媳的实际需求,现在还要她感恩戴德,甚至为此换工作。 为了不失去这个还算不错的结婚对象,姜令仪忍了下来。她很清楚,以自己即将27岁的年龄,加上不够出色的工作和学历,如果再回到相亲市场,身价肯定大打折扣。父母的催促声也越来越急,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挑剔的资本了。 真正的矛盾在选择装修公司时爆发了。 当设计师拿出装修方案,需要交定金时,周崇就坐在一旁看着姜令仪,毫无掏钱的意思。 "周崇?"姜令仪看看设计师,又看看周崇,轻声提醒他该付款了。 "干嘛?"周崇明知故问。 "要付定金了。"姜令仪尽量保持温柔的语气。 "房子我都买了,装修费用还要我出?"周崇的声音开始提高,"而且装修风格都是你喜欢的,我又不喜欢什么欧式风格。" 为了不在外人面前争吵,姜令仪强忍着屈辱掏出银行卡付了钱,然后拉着周崇匆匆离开。 回到家后,她含着眼泪向父母诉说了这件事,希望得到支持。 "令仪啊,"母亲思考了一会儿说,"这装修钱确实该咱们出,毕竟房子是人家买的。" "你怎么不提前和周崇商量这件事呢?"母亲继续责备,"你那样做让周崇的面子往哪搁?" 姜令仪震惊地抬起头看向母亲,感觉母亲变得陌生了。他们丝毫不考虑亲生女儿受到的委屈,反而担心起"准女婿"在外人面前的颜面。 "要不咱们把给你买车的钱省一省,"作为数学老师的父亲迅速在脑中计算,"我和你妈再添点,你拿去装修婚房吧。反正车买了就贬值。" 他们觉得这样安排很合理。毕竟女儿的婚姻大事更重要,周崇这样的好女婿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他们教育女儿要忍耐、要牺牲,也是为了她一辈子的幸福着想。再不结婚,她都要30了,到时候还能找到比周崇更好的吗? 拿到装修初稿后,还没等姜令仪和周崇提出意见,周崇母亲就开始挑刺了。 "哎呀,这个厨房怎么设计成这样?"她指着设计图皱眉,"这什么中岛设计,搞得那么复杂干什么?" "阿姨,这个设计既能备餐又能当餐桌,和整体装修风格很搭配。"姜令仪耐心解释。 "真搞不懂你们年轻人,净搞这些崇洋媚外的东西。传统的厨房不是挺好的吗?"周崇母亲继续抱怨。 姜令仪求助地看向周崇,希望他能站在自己这边。 "妈,结婚后都是令仪做饭,她喜欢什么样就让她决定吧。"周崇开口了,但接下来的话让姜令仪心凉了半截,"再说装修钱是她家出的,咱们就别指手画脚了。" "忍。"姜令仪在心里对自己说。周崇既把所有家务推给了她,又阴阳怪气地暗示她因为出了装修费就想要掌控主导权。 她忍不住想,如果是林知夏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会直接回怼还是直接分手? 但她随即意识到,如果是林知夏的话,根本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在婚礼安排上,她又和周崇产生了分歧。 姜令仪和林知夏一样,从小就梦想着办一场小巧精致的户外婚礼,在蓝天白云下许下誓言,而不是传统的酒店流水席。 得知她的想法后,周崇父母特地把两人叫到家里"商量"。 "令仪啊,叔叔阿姨在J市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有很多亲戚朋友。"周崇母亲开门见山,"你们也要邀请同学朋友,户外婚礼坐不下那么多人。" "阿姨,我想..."姜令仪试图解释。 "令仪,你的工作不就是我托朋友打电话,卖人情才转正的吗?"周崇父亲搬出了杀手锏,"你们将来还要在J市生活工作,早点和这些叔叔阿姨伯伯伯母们熟悉,以后好办事啊。" 周崇听父母这么说,也点了点头:"就是,令仪,我们听爸妈的吧。传统的不会出错。" 姜令仪看着眼前三个人,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在她这边。她只能无奈地点头同意。 那一刻,她想过要给林知夏打电话,想要有个人能够理解她的处境,听她诉说这种被所有人孤立的痛苦。 但她最终没有拨出那个号码。她知道林知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陪她一起骂那些"坏人",因为姜令仪并不完全无辜。 是她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是她自己,把自己逼到了这个无人支持的境地。 到了这个时候,她已经没有退路了。生活在J市这个小城市,她的择偶范围本来就有限,如果再传出退婚的消息,她不可能在30岁之前结婚,会成为亲戚邻居口中的"大龄剩女",会让父母在人前抬不起头。 夜深人静时,姜令仪一遍遍翻看着一年前傅言书求婚时林知夏幸福的笑容,看着那张两家人其乐融融的合影,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沦落到现在的境地。 是从高一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开始吗?是从高二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暗恋贺少钦开始吗?是从高考后进入那所学风松散的大学开始吗?是从和家境一般的陈浩谈恋爱开始吗?是从和那个金融科技男发生关系开始吗?还是从和周崇相亲开始? 想了很久,她忽然意识到,也许问题的根源都不在这些选择上,而在于她从一开始就被困在了一个看似温暖实则牢固的笼子里。 是她的父母,用名为"爱"的枷锁,悄无声息地折断了她向上飞翔的翅膀。他们把她牢牢绑在身边,为她规划好看似美好的一切——安稳的工作,合适的丈夫,体面的生活,但这一切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名声和安心。 从高考后拒绝她出国留学开始,从用小恩小惠堵住她上进心开始,从每一次"为你好"的规劝开始,她的人生轨迹就被悄悄限定在了这个小小的城市里。 那一刻,她恨透了父母。但当她回到家中,看到温馨的客厅,热腾腾的饭菜,衣柜里那些名牌包包和漂亮衣服时,这种恨意又无处安放。 她没有资格去恨那些给了她优渥生活环境的父母。他们确实没有让她吃过林知夏那样的苦,没有让她为学费发愁,没有让她在异国他乡孤独打拼。 但她也永远不会有林知夏那样的选择权和可能性了。 看着镜子中那个即将成为新娘的自己,姜令仪忽然明白了一个残酷的道理:有时候,最深的伤害不是来自恶意,而是来自那些打着"爱"的旗号、以"为你好"为名的善意绑架。 温柔的陷阱往往比残酷的现实更可怕,因为它让人在舒适中失去斗志,在安逸中放弃梦想,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勇气。 而那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姜令仪转身离开全身镜,走向那个注定平庸却"合适"的未来。她知道自己将成为这座小城里千千万万个"幸福"女人中的一个,过着别人眼中标准的好日子。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个会哭会笑,有血有rou的女孩,已经永远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