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迷 - 经典小说 - 女收藏家(现代 1v1)在线阅读 - 53. 累了

53. 累了

    

53. 累了



    22:07。

    高跟鞋被随意踢落在门边,像两只搁浅的船。

    公寓里一片沉黯。

    利筝没有开灯。

    光线在此刻是一种侵扰。

    她需要这片昏暗来容纳自己纷乱未明的思绪。

    她站在玄关与客厅交界处,没有脱外套,也没有放下手包。

    皮包内里的震动闷闷的,持续着。

    一点固执的光,从皮革缝隙间透出,她盯着,没有立刻动作。

    室内空气滞涩,鼻尖萦绕着从外带回、附着于外套纤维的陌生气息。

    她终于伸手,动作有些迟缓地取出手机。

    屏幕的光在昏昧中割开一道惨白口子,那串没有署名的国际号码,不停闪烁。

    接通。她没有说话。

    听筒紧贴着耳廓,传来电流底噪,以及另一端不带起伏的叙述声。

    利筝始终沉默,脊背逐渐绷直,像被一根线缓慢拉紧。

    她左手无意识抬起,悬在半空,指尖有些发凉,最后轻轻落在自己颈侧。

    通话结束。屏幕暗下。

    她就维持着那个姿势,站在原处,像被按下暂停键。

    窗外,一辆车驶过,远光灯的光柱短暂扫过天花板,映出她静止不动的身形,随即又再次被昏暗吞没。

    空气似乎比刚才更沉。她慢慢放下贴在耳边的手机,金属边框触感冰凉。外套腰带束得太紧,她忽然觉得有些透不过气。

    柜内,那支二手手机屏幕忽然亮起,像黑暗中一只骤然睁开的、冰冷的眼。

    她静默片刻,终究还是伸手取出它。

    指尖划过屏幕,解锁。iCloud最近同步的项目不多,几条日程提醒,几张医学文献的扫描页。

    她慢慢划动着,直到——

    一条新的语音备忘录。录制时间,今晚22:27。

    时长,三分三十一秒。

    不是他惯常的、条理清晰的手术回顾时长。

    她点开。

    最初几秒是沉默,只有一种极深的、好似沉入水底的寂静。

    然后,是一声轻微到难以捕捉的呼气声,带着…揉入血液的疲惫重量。

    她微蹙起眉尖。

    接着,是纸张被缓慢揉皱的窸窣声,一下,又一下,像是一种试图抓住什么或碾碎什么的徒劳。

    他的声音响起了——

    “…粘连太紧,剥离时,基底动脉痉挛……”

    话语在这里有一个明显断裂,又是一段长长的空白,只有压抑呼吸声。

    利筝的呼吸跟着缓停。

    她不懂手术细节,但她听懂了一种东西:重压。

    是精密计算后依然无法完全掌控的变量,是生命重量压在一双手上的具体形态。

    录音里传来一声极轻的“硌”,像是骨骼接触产生的闷响——大约是他用手掌抵住了沉沉下坠的额头。

    “家属情绪,可以理解。”

    他声音低下去,含混,是纯粹的疲乏,“但方案,已是最优选。”

    之后是更长久的空白。

    长得让利筝觉得房间里的氧气正被一丝丝抽走,空气变得更加稀薄。

    然后,他极轻地,像一声耗尽所有力气后的叹息,吐出一个词:

    “……累了。”

    录音结束。

    屏幕暗下去,寂静如潮水般涌回。

    房间里再次,只剩她的心跳声,一下,一下,敲在耳膜上。

    她熟悉他手术成功后那双沉静的眼,熟悉他偶尔发来短信时简洁精准的用词,熟悉他情动时压抑的喘息。

    但这份滞重的、几乎将他脊背压弯的疲惫,是陌生的。

    一种闷钝的痛感,混着那曾试图借他手中利刃施加伤害的记忆,逆流回胸腔,沉沉压在她的心口。

    她的左手蜷缩了一下,指尖擦过掌心——正是这只手、这只臂,曾蓄满恶意,想要抬起,去在那最不容干扰的稳定之上,施加一场毁灭性震颤。

    她下意识用这只手去拿茶几上的冰水。

    她的臼齿开始研磨那根纸吸管,不是激烈的撕咬,而是一种缓慢持续的、寻求某种释放的压力。

    扁了,皱了,纤维在齿间无声断裂。

    她确实感到了心痛。为那个此刻可能独自坐在清冷光线里的男人,为那双总是稳定cao作手术刀、此刻或许正无力垂落的手,为他不得不独自消化的重压。

    也为自己曾轻率地、残忍地,想要在他的重压之上,再增添一丝一毫的干扰和痛苦。

    那个带着青苹果气息的吻,那个她未能由这只手落下的伤害,在此刻变成巨大回响,反衬出他此刻的孤立无援。

    这段录音是完整的,是未经分解的、生硬的情绪洪流。

    它粗暴地呈现了一个“人”的临溃。

    那是一片她通常只在最后涉足的、泥泞而汹涌的地带。她感到一丝不适,像是一个习惯观赏标本的昆虫学家,突然被塞了一颗还在微弱跳动的脏器在手心。

    温热,粘腻。

    guntang。

    利筝放下杯子,被咬烂的吸管软塌塌地垂在杯沿。

    她又端起杯子,在昏暗的房间里缓缓踱步。目光掠过收藏柜里那些安静的、已被时光凝固的物件。

    而他是活的。他正在疼痛。

    她能做点什么?

    这个念头甫一出现,便被更沉重的现实压下。

    那通越洋电话带来的、尚未具象化的阴影,与他疲惫的叹息缠作一团。

    颈侧动脉清晰地搏动,提醒她某种迫近的态势。

    一下,一下,又一下。

    他或许更适合停留在安静的夜晚。他的世界纯粹而专注,一场手术的成败,一个生命的去留,是他需要面对的重量——沉重,但边界清晰。

    而她的世界正在裂变,需要她调动全部精力应对。

    他的疲惫需要安抚——但这之后呢?

    此刻的安静,是他亟需的休整,却是她必须打破的假象。

    安抚是温柔的本能,而决策关乎未来的航向。

    一个念头在冷静权衡后成形:带他进入她的世界。

    不是作为医生周以翮,而是作为利筝的男伴,踏入那片她熟稔的,由浮华、机锋与无形倾轧构筑的名利场。

    她需要打碎情欲的迷障,在她尚能控制局面的此刻,看清更本质的东西。

    身体的试探已有定论。她领略过其中的迷醉,也勘破了其边界——情欲是一个有限的舞台,无法承载她关乎未来的抉择。

    她需要知道,当周以翮直面她世界核心的运作法则时,他的抽离是会化为理解,还是会凝固成隔阂。

    她需要知道,他的通透与稳定究竟是仅限于自身纯粹领域的品质,还是一种足以穿透壁垒的坚韧力量。

    三个月的相处太短,短到不足以看清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的真实质地。

    他们之间流动的更多是欣赏与试探,远未到达托付根基的深度。

    在闸门落下之前——在那通电话设定的最后期限抵达之前——她必须为这段尚在浅滩徘徊的关系,寻一个确切落点。

    她踩过那张羊毛地毯,走向窗边。

    窗外,整座城市的灯火依旧织成璀璨星河,无声流淌。

    然而此刻,这片熟悉的辉煌被一层厚重玻璃隔绝在外,光晕模糊,失去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