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食腐者的悼词|杀死丈夫的寡妇 x 觊觎朋友妻子的伪君子
6.食腐者的悼词|杀死丈夫的寡妇 x 觊觎朋友妻子的伪君子
宅院的另一头,西厢的客房里,权屿瓷冲过澡,换上了干爽的衣物。他站在窗边,望着窗外被暴雨抽打的庭院。他想起手上的伤口,想起消毒水短暂而尖锐的刺痛。他想起斐瑛的触碰,她的冷静与疏离。 紧接着,他想起了斐瑛她身体对她意志的背叛。那不受控制弓起的背脊,还有从喉咙深处撕扯出的那声低沉喑哑的呻吟。他从她身上逼出了一种纯粹的、毫无伪装的反应。这种感觉,比任何rou体的释放都更令人沉醉。他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触碰到了某种真实。 这非但没有让他满足,反而激起了更深的饥饿。 第二天,她没有见他。她让佣人传话,说自己身体不适,三餐将在自己房内用。这是一个谎言,也是一个试探,试探他是否会步步紧逼,是否会逾越她画下的这条礼貌的界线。 权屿瓷没有继续的行动,甚至连慰问的语句都没有,整座宅邸安静如常。这一天就在缓慢而孤独的迷雾中流逝了。 下一天,佣人来到她的房间说,权先生请求在书房与她短暂会面,以完成最后几份交接文件。这是一个正式且合理的要求,她无法拒绝。 她到书房时,他已在等候。他穿着一套深色的、剪裁无可挑剔的西装。他看起来与她初见他时一模一样。那场暴风雨中的纠葛,那场原始而亲密的纠缠,仿佛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们隔着书桌坐下,翻译在中间,一个小时里,他们讨论着条款与意外情况。语言是冰冷的,专业的。斐瑛几乎要说服自己,她心里涌起那种漠然的鄙夷:男人们果然就是这样,企图从一个女人身上获得另一个人男人的感情,当他们得到了些反应,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 当最后一份文件签署完毕,翻译合上公文包,发出轻微而明确的“咔哒”声。他清了清嗓子。“夫人,”他说,“权先生请我确认他的行程安排。按照原计划,既然公事已经办妥,他将于今天下午启程离开。” 斐瑛的心脏沉沉地跳了一下,一股尖锐而突兀的轻松感瞬间席卷了她——结束了——这个令人厌烦的男人终于要离开了:她的赌局,她的忍耐,这一切都奏效了,他要走了。她将自己的面容调整成一种合乎礼仪的惋惜。 “不过,”翻译继续说道,眉心掠过一丝困惑,“权先生刚刚想起一件颇为重要的私事。”他转向权屿瓷,后者用母语低声说了几句。 翻译转向斐瑛。“权先生说,您已故的丈夫上次去他的城市时,曾将一些私人物品留在了他的家中。一些书籍,几件艺术品,小东西。”他停顿了一下,听了另一句指示。“权先生本打算直接安排海运。但他现在觉得这会不妥,缺乏尊重。他认为,这些物品对您丈夫意义重大,理应由他亲自呈交给您,由您来决定如何处置。” “因此,”翻译说道,他的声音此刻只是一个传声筒,“权先生已安排将这些物品妥善打包寄出。大概需要几天才能抵达。他觉得,在亲手将这些遗物交到您手中,尽完他对朋友的最后一份责任之前,他是不宜离开的。” 当翻译说完,书房里寂静无声。 斐瑛的目光越过翻译,落在对面的男人身上。他的脸是一张礼貌而沉静的面具。但当他的目光与她相接时,那双眼睛里却满是笑意,他弯起嘴角,点了点头。 即使这个借口并不出色,但是有着对逝者无可指摘的尊重,对寡妇体贴入微的关怀。拒绝就意味着她不近人情,意味着她不在乎丈夫的遗物,她别无选择,只能接受。 她知道重点从来不在那些遗物,而是在两天前在这间房里发生的事。她曾以为可以用身体耗尽他的兴趣,结果却点燃了某种更深沉、更有耐心,也远比欲望本身更危险的东西。 一个缓慢而完美的笑容在她唇边绽开,那是一个带着悲剧色彩的、感恩戴德的、堪称她毕生演技之杰作的笑容。 “那真是太体贴了,”她对翻译轻声说,“请您转告权先生,我为他的这份心意深深感动。我会和他一起等候它们的到来。” 斐瑛本以为在等待着遗物的这几天,权屿瓷至少会有什么动作,但是相反他却安静地异常诡异。 于是,等待开始了。 他们依然在午餐时分坐于长桌的两端,翻译依然是他们之间那座兢兢业业的桥梁。但现在,当裴瑛听着那些关于资产负债表和股权转让的词句从翻译口中说出时,她脑海中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另一番景象:这个男人跪在她双腿之间,他的嘴唇湿润而温热,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里,专注得令人心惊。然后她会低下头,看着自己餐盘里那块被精准切分的比目鱼,胃里泛起一阵细微的痉挛。 为了对抗这种侵入脑海的记忆,她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中。这并非某种突然的夺权,而是一种安静的渗透,是她多年来一直在幕后做的事情,如今只是走到了台前。每天清晨,管家会将一叠文件和信件送到她的书房。她会坐在那张曾经是她丈夫的书桌前——那张见证了她彻底失控的桌子——开始工作。起初,当她的手滑过那冰凉光滑的木质表面时,皮肤上会泛起一阵记忆的刺痛。但她强迫自己坐下,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打印着数字和条款的纸张上。 这些文件,是她熟悉的领域。她丈夫从未真正理解过它们。他只是签署它们,那签名的笔画,到了后期,总是带着一种犹豫的、几乎是哀求般的颤抖。他害怕这些数字,害怕它们所代表的、他无力掌控的庞大责任。而裴瑛,她看着这些表格,看到的是一种清晰的、冷酷的逻辑,一种她可以理解并驾驭的秩序。她并没有时间管权屿瓷的想法,事实也如她所望,在这么几天,他似乎也忙于自己的工作。于是斐瑛开始召见家族企业的几位老经理。他们在她的书房里,隔着那张巨大的书桌向她汇报,神情里混合着敬畏与怀疑的审慎。他们习惯了对着一个虚弱的、需要被哄劝的男人说话,而现在,坐在那张椅子上的,是一个安静地聆听、偶尔提出一个让他们措手不及的问题的女人。 第四天下午,管家敲开了书房的门。 “夫人,”他禀报道,声音里带着一贯的平稳,“权先生的包裹已经送到了。按照您的吩咐,直接送到了偏厅。” 裴瑛手中的钢笔顿了一下,在文件上留下一个微小的墨点。她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知道了。”她说,“请权先生和翻译先生在偏厅等候,我稍后就到。” 她知道,这场漫长的序幕终于要结束了。她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确保没有一丝头发是凌乱的,没有一丝倦容是可见的。她选择了一件炭灰色的连衣裙,线条严谨,剪裁合体,像一套柔软的盔甲。然后,她走向偏厅,走向那场早已注定的、最后的仪式。 一会儿是一名男仆将那个半人高的木板箱搬了进来。对权屿瓷来说,它落在昂贵的欧比松地毯上时,发出的并非一声闷响。那是锁舌落定的声音,“咔哒”一声,像一扇门被轻轻关上,充满终结的意味。仪式已经开始了。他看着那只朴素的松木箱,未经染色,上面贴着他自己公司醒目的白色运输标签——一个完美的、无菌的闭环——一种熟悉的抽离感降临在他身上,就像在发动一场恶意收购前的董事会会议室里,他时常会进入的那种状态。那是一种有用的感觉,一种能麻痹生命中那些冗长乏味之仪式的内部麻醉剂。他注意到翻译脸上那练习纯熟的微笑,老管家军人般笔挺的站姿,以及午后阳光穿过窗户,照亮了空中飞舞尘埃的方式——上百个微小而无关紧要的细节,被他的大脑以一种令人不安的精准度分门别类地归档。 然而,他的眼睛,却始终只落在斐瑛一个人身上。 他看着她从大厅走进来。她身上是一件炭灰色连衣裙,线条严谨,剪裁合体。有那么一瞬间,那衣服的剪裁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她仅凭双肩清晰的线条便能掌控整个房间的方式。但他母亲的控制力向来是脆弱的,是一层涂在尖叫的恐慌核心之上的薄漆,他整个童年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去戳破它。而斐瑛的控制力则是另一回事。他感觉她身体里的能量是根基性的,仿佛那不是她栖身的驱壳,而是锻造她的材料本身。他看着光线捕捉到她耳垂上的珍珠,发出漂亮的反光。 斐瑛走进这间偏厅时,便感觉到了那些目光。翻译那平淡的、职业性的同情。那位上了年纪的管家那份小心翼翼的中立之下,无法掩饰的好奇。还有他——权屿瓷——他的目光是实质性的,一种熟悉的、冰冷的决心在她胃里凝结成一个坚硬的内核。“你在这里找不到任何裂缝。”她想。她穿着她的悲伤,就像穿着这件灰色的连衣裙:一件完美的、量身定做的衣物,丝毫不会泄露底下那个女人的真实样貌。 房间中央的木箱,是这场荒谬戏剧里一个荒谬的道具。她与一段人生的最后联系。这个念头没有带给她悲伤,只有一种深刻的、发自灵魂的疲惫。她只想让这一切都结束。 管家上前一步,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根撬棍。“夫人……” “开箱吧。”她说。 钉子被拔出木头所发出的尖锐吱嘎声,这是一种丑陋的声音,划破了房间里精心维持的平静。箱子内部是几件包裹在天鹅绒里的东西。 斐瑛静静地看着,然后对管家说:“把箱子抬到大堂,东西都拿出来,放在长桌上。然后你们都下去吧。” 很快,偏厅里只剩下权屿瓷。最后,她只是转身,对他微微颔首,用一种无可挑剔的礼貌说道:“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 Mr. Quan. I shall see you at dinner.(多谢权先生费心。晚餐时见。)” 说完,她便径直离开了。 晚餐时,唯有银器轻磕骨瓷的微响。餐桌那头光滑的尽处,她能感觉到权屿瓷的目光,那是一种重量,如同真实的手掌搭在她的肩上。他没有说话。 以前,就在这张餐桌上,她丈夫曾对一位客人说过一句本意是让她听见的话,一句以温和的、近乎抱歉的口吻为包装的、不经意的奚落。“就连吃饭,”他轻声说,仿佛在分享一个家庭内部无伤大雅的小秘密,“斐瑛也像在完成一项任务。”他说这话时,甚至不敢直视她,而是对着那位客人无奈地、浅浅地一笑。那笑容里混合着一丝自嘲,仿佛在说:你看,我的妻子就是这样,我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宽容地接受。这是一种极其懦弱的攻击方式:既在外人面前扮演了一个包容而风趣的丈夫,又不动声色地将她置于一个无趣、刻板的境地。他以这种贬低身边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讨好外人,而回到家中,他对她表现出的,也正是这种温柔到骨子里的懦弱。他从不大声说话,从不争吵,只是用这种无声的、无法辩驳的“观察”来为她定性,维持着他作为一家之主那点摇摇欲坠的尊严。 那位客人礼貌地笑了,没有把话题继续下去。但事实上,斐瑛知道他说的没错。今晚,和过去的每一个夜晚一样,这是一项任务。叉子送入口中,一块海鲈鱼,是她今晨从管家呈上的菜单里亲自选定的,挑不出丝毫瑕疵。此时此刻它尝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ps: 请问这样的英文(中文)形式会影响阅读吗? 因为为了明显地写出什么时候是通过翻译 什么时候两个人是直接英文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