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王庭1
漠北王庭1
漠北王庭的狼烟烧红了半边天,焦土从北境八城一路蔓延至白水河。 河面浮着泡发的麦穗与溺死的羔羊,上游漂来半截焦黑的牧笛,卡在生锈的弯刀上,随浊浪起伏。 太女勒马立于山岗,玄铁护心镜压着素麻粗衣——这是她从流民身上换的。 三日前斥候来报,狄人夜袭青石堡,屠尽一镇百姓,却在粮仓前插了杆赤狐旗,旗面用血写着,“天下为狄”。 “殿下,青石堡的尸首……”赵昭喉结滚动,甲胄下的绷带渗出暗红。 我抬手截断他的话,马鞭指向河岸。 对岸的芦苇荡里,有个小孩正踮脚够浮在水面的拨浪鼓,破袄袖口露出冻疮溃烂的手腕。鼓面朱漆早已剥落,却仍能辨出“青石堡灯会”的模糊字样——那是上元节官府发给孩童的玩意儿。 对岸忽起sao动。流民中蹿出个跛脚老妇,枯枝般的手抓向我御马缰绳:“贵人!求您给把黍米,我孙女三日没……” 话音未落,一支鸣镝洞穿老妇咽喉。血点溅在孩子脸上,温热腥甜。 “狄人轻骑!”赵昭的剑锋挑飞第二支箭,“护驾!” 玄甲卫的铁蹄震碎薄冰,我望着怀中孩子凝固的表情。那双眼里映出的不是恐惧,而是习以为常的麻木——仿佛死亡不过是冬日里又一场落雪。 “抱紧他。”我将孩子甩给赵昭,反手抽出鞍侧连弩。 机括声淹没在流民的哭喊中,三支铁箭贯穿狄人斥候的喉咙。尸体坠马时,我看见那人腰间别着青石堡妇人的银簪。 夜袭比预想中快。 狄人主力佯攻白水关,真正的杀招是三百头裹铁甲的牦牛。牛角绑着浸油的麻绳,遇火即成疯魔,冲垮了北境军左翼的鹿砦。 我策马冲入火海时,金楚楚正被牦牛群逼至悬崖。 “割绳!”我掷出弯刀斩断牛角麻绳,火星擦过袖口,在玄甲上烫出焦痕。 发狂的牦牛调转方向,将狄人骑兵撞下深崖。惨叫声中,我拽住金楚楚的勒甲绦翻上马背,身后是吞噬雪原的火龙。 残月升上鹰愁峡时,伤兵营撞见那个青石堡的孩子。 孩子蹲在军医帐外,正用拨浪鼓的残柄给断腿士卒喂水。黍米粥的热气晕开他睫毛上的冰珠,像噙着一滴不肯落的泪。 “你叫什么?”我解下狐裘裹住孩子。 “阿爹叫我满仓。”孩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他说等麦子满仓,就给阿娘打银簪子。” 帐外忽起童谣。 满仓抱着拨浪鼓残柄,在伤兵中唱青石堡的民谣:“……白水清,麦苗青,阿娘灯下缝新衣……” 沙哑的调子钻进铠甲裂缝,冻僵的士卒开始应和。先是三五人,接着是整个伤兵营,最后连瞭望塔的哨兵都跟着哼唱。 漠北的冬夜,风裹着砂砾拍在军帐上,像无数冤魂在挠帐布。 我盯着舆图上朱砂圈出的七座漠北城池,指尖在“白狼王庭”四字上反复摩挲。 三日前缴获的羊皮卷就压在镇纸下,上面狄人可汗用血画的图腾狰狞如鬼面——竟是要焚毁漠北全境粮草,逼着老弱妇孺作先锋冲阵。 “他们在赌。”我扫落羊皮卷,惊得烛火一跳,“赌本宫舍不得屠尽漠北子民。” 案前跪着的三位将领却红了眼。最年长的陈参将突然捶地,甲片撞出火星:“殿下!金将军的断剑还在鹰愁峡镇着!三万北境军的英灵还在雪原飘着!您此刻说止戈,让弟兄们的血往哪处流?” 帐外忽起呜咽声,是巡营的楚阳轻骑在唱《破阵子》。昨夜战死的百夫长就埋在营门旗杆下,裹尸的麻布浸透血,冻成绛红色的冰棺。 文起身掀帘,寒雾里飘来焦糊味——二十里外焚烧尸首的浓烟混着雪沫,把残月染成昏黄色。我望见满仓蜷在粮车旁,正用冻裂的手给伤兵喂药,拨浪鼓残柄系着的红绸早褪成灰白。 “陈将军可知,昨日医帐断了三七粉?”我转身,将药碗掷在舆图中央,褐汁漫过漠北疆域,“北境八城的药库里,连止血的艾草都要论钱称。” 赵昭的剑鞘突然抵住欲起身的副将,帐内响起皮革绷紧的咯吱声。 “本宫比你们更想斩下白狼王旗。但你们要的到底是复仇,还是让北境军的血骨肥田?” 帐外传来瓷器碎裂声。满仓打翻了药罐,正跪在雪地里捡拾碎瓷,指尖割出血也不觉,只喃喃念着阿爹教的药诀:“三七苦温,散瘀定痛……”